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既坚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系列原创性理论观点。
一、对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新定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时代的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为评价新时代的历史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新时代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重要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1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提纲挈领的总结,相对于第三个历史决议从13个方面对新时代的总结,增加了三个方面,即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如此,对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总结更为全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大历史观,对新时代作出了新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里程碑”标注了新时代的历史地位,诠释了评价新时代的维度和视野。
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论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作出了新的阐释,形成了系列新的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里所说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肯定其“行”,彰显了其实践价值和实践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新的评价,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第三个历史决议在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时,已认定其“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将其提到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高度,更加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六个坚持”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时,将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相对于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论断,增加了“时代化”的维度,强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飞跃意蕴。
三、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阐释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实践原则进行了系统阐释,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
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里既明确了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也诠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重要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的奋斗目标。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显著不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得出的结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则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担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前进道路上将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具体运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原则。
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谋划
统筹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点。报告以较大篇幅,系统勾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提出了系列新的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些重要论断,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实践进行了部署,实际上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路径,展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辉前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文献,理论创新必将引领实践创新,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发展。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