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14:30,澳门人威尼斯4399硕士第一党支部组织同学收看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作的关于《改革开放与小康社会建设》的主题报告。
肖教授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康的涵义、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小康社会建设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方面展开介绍,支部成员认真听取了相关理论知识。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并经历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从提出到成熟不断丰富。在实践上,从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预定目标,需要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继续做好民生领域的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绘制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中承上启下的阶段性目标。目前,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步入关键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也步入了第四十个年头。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围绕建设小康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积极思考,形成了小康社会建设的理论。邓小平从传统的小康观念出发,提出了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括提供了“典范”。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领导作用,在做好自己的科研学习之余,多关注国家建设发展,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
小康是具有浓郁的中国意蕴、中国风格的表达幸福生活的概念。小康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古老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饱含着普通老百姓对于生活的一种希冀。在这个阶段中,小康社会是指依靠礼仪关系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社会状态,是通过宣讲礼仪、讲求仁爱有可能实现的一种理想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描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构思中国式的现代化宏伟蓝图的过程中,提出了实现小康的设想。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把现代化目标通俗化、具体化,给小康这一概念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
小康社会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小康社会建设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小康社会建设理论,而且在完善小康社会建设理论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小康社会建设使中国社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建设卓有成效,文化建设繁荣兴盛,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展开。目前,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已经接近尾声,预定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结合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党员同志们在听报告过程中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感受到了当今社会的巨大变迁,自己家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康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要从经济、文化、法治等各个发面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作为研究生要扎实科研,积极奋斗。
文稿:硕士一支部周红利
审核:彭亮 张顺
澳门人威尼斯4399微信公众号网页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s5m86n8Mo8itB-YfZgOzw